一、引言
癌症是全球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,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,食管癌发病率在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七,占总死亡率的第六位,东亚食管癌患病率最高,其中中国负担最大。食管癌是我国特有的高发肿瘤,也是食管常见的恶性肿瘤,主要分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。我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,2015年食管癌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六位、死亡率的第四位。
二、食管癌概述
食管癌的发病原因:食管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,包括年龄、性别、地域、遗传、生活习惯等。长期吸烟、饮酒、食用腌制食品、喜食烫食、口腔卫生差等都是食管癌的高危因素。
吸烟:吸烟是食管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。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以直接刺激食管黏膜,导致细胞损伤和基因突变。长期吸烟使食管黏膜持续受损,最终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生。
饮酒:长期大量饮酒可损伤食管黏膜,引起食管炎症和黏膜增生。酒精还可促进致癌物质进入食管,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。
腌制食品:腌制食品中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质,可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和突变。长期食用腌制食品,如酸菜、腊肉等,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生。
口腔卫生差:口腔卫生不佳可能导致口腔细菌滋生,产生的有毒物质通过食道进入胃肠道,长期刺激食管黏膜,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。
慢性食管炎:长期存在的食管炎,如巴雷特食管,慢性炎症刺激等都可能导致食管黏膜病变,进一步诱发食管癌。
遗传因素:家族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食管癌的发病。具有家族史的人群,应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饮食习惯,预防食管癌的发生。
年龄: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免疫力下降,食管黏膜修复能力减弱,更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损伤,导致食管癌的发生。
地域差异:不同地域的地质、气候、水源等因素,可能影响食管癌的发病。如我国河南、山东、江苏等地有相对集中的食管癌高发区,这与当地的饮食生活习惯、饮用水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。
营养不良: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导致食管黏膜修复能力减弱,容易受到致癌物质的损伤。
综上所述,预防食管癌应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入手,包括戒烟、限制饮酒、均衡饮食、改善口腔卫生等。同时,关注家族遗传史,定期进行食管癌相关检查,以实现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。
食管癌的症状:食管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,但随着病情发展,患者可能出现吞咽不适、胸骨后疼痛、体重下降等症状。晚期食管癌可能导致食物梗阻、呕吐、感染等并发症。
食管癌的其发展一般经过上皮不典型增生、原位癌 、浸润癌等阶段,症状可以分为早期、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,以下为各阶段的症状描述:
早期症状:
(1)吞咽不适:患者在吞咽食物时可能感到不适,如梗噎感、摩擦感或烧灼感。这些症状在吞咽粗糙、热烫或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。
(2)胸骨后疼痛:患者在吞咽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,表现为隐痛、钝痛或针刺样疼痛。疼痛程度不一,可能在吞咽时加重,间歇性出现。
(3)喉咙干燥感:患者可能出现喉咙干燥、紧缩感,尤其在吞咽干燥、粗糙的食物后更为明显。
(4)体重下降:早期食管癌患者可能无明显原因的体重下降。
中期症状:
(1)吞咽困难:随着肿瘤的生长,患者可能出现进行性的吞咽困难,初期表现为食物通过缓慢,后期可能需借助液体食物或流食。
(2)胸骨后胀闷感: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胀闷感,尤其在进食后或躺下时加重。
(3)呼吸困难:肿瘤侵犯气管、支气管时,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、咳嗽等症状。
晚期症状:
(1)食物梗阻:晚期食管癌患者食物通过受阻,可能出现严重的食物梗阻,甚至呕吐。
(2)感染:肿瘤坏死、溃疡等原因,可能导致感染、发热等症状。
(3)远处转移:食管癌可能发生远处转移,如肺、骨、肝等部位,导致相应器官的症状。
(4)恶病质: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、贫血、消瘦等恶病质表现。
三、食管癌标志物
什么是食管癌标志物?
食管癌标志物是指在食管癌患者体内异常表达的生物分子,它们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和发展。通过检测食管癌标志物,有助于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食管癌。
食管癌标志物的分类
(1)肿瘤抗原:如 CEA(癌胚抗原)、CA19-9 等,它们在食管癌患者体内的含量升高。
(2)酶类:如碱性磷酸酶、乳酸脱氢酶等,食管癌患者体内酶类活性升高。
(3)蛋白质:如鳞状细胞癌抗原(SCC)、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(CYFRA 21-1)等,它们在食管癌患者体内的含量升高,此肿瘤标志物存在于血浆中、胸腔积液中和腹水中,通过抽血检查能查到,甚至其他体液也能查得到。
(4)基因产物:如癌基因产物(如 p53、KRAS)、microRNA 等,它们在食管癌患者体内也会出现表达异常。食管癌可导致P53突变,microRNA-21、microRNA-18 a、microRNA-1246等microRNA发现在食管癌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升高。
(5)长链非编码RNA: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可作为食管癌的血清学标志物。长链非编码RNA在在食管癌发生时释放到外周血液循环中,从而可被检测出来,从而作为食管癌早期标志物实现食管癌的早期诊断,在食管癌的预后中也具有一定作用。
(6)异常甲基化的DNA类:部分DNA的异常表达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DNA甲基化在食管癌的预后和复发因素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。选择寻找几种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的DNA进行联合检测,将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,甚至治疗和预后都发挥良好的作用。
(7)抗肿瘤相关抗原抗体:常用的检测抗肿瘤相关抗原抗体的方法是ELIAS,如抗-p53抗体的检测,可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提供一定的帮助。
四、食管癌标志物的检测与临床应用
检测方法
(1)血清学检测:抽取患者血液,检测血清中食管癌标志物的含量。
(2)尿液检测:收集患者尿液,检测尿液中食管癌标志物的含量。
(3)组织检测:通过组织活检,直接检测食管癌组织中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。
临床应用
(1)早期筛查:食管癌高危人群可通过定期检测食管癌标志物,早期发现肿瘤风险。
(2)诊断与分期:结合临床表现、影像学检查和食管癌标志物检测结果,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。
(3)疗效评估:监测食管癌治疗过程中食管癌标志物的变化,评估治疗效果。
(4)预后评估:食管癌标志物的水平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,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。
食管癌标志物的研究和应用为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食管癌提供了新的手段。然而,目前食管癌标志物的检测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如特异性、敏感性不足,单一标志物的诊断价值有限等。未来,随着分子生物学、基因测序等技术的发展,有望发现更多具有高诊断价值的食管癌标志物,而且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,可以为食管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带来更多曙光。
五、总结
食管癌标志物是早期发现食管癌的重要手段,定期检测有助于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。同时,广大群众应关注食管癌的高危因素,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降低患病风险。在医生指导下,结合食管癌标志物检测、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,实现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,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。
(李芙蓉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/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)